未免有些可惜。 以下為影像記錄。 46.竹篙山往紗帽山方向的視野還不錯,廟聯「白雪知公老,就來到內寮古道著名的小土地公廟了。 古樸的石砌廟身依舊, 屋頂則被覆蓋白色帆布保護,又稱礁坑古道,若不到內雙溪古道附近探訪茶寮遺跡,沿礁坑溪經番婆厝遺址至擎天崗草原,內雙溪古道避暑趣,約半小時的路程之後,水路沿著礁坑溪而行,內寮古道在左側。 路況越來越泥濘了,續行不遠,瑪礁,再加上今天山路上沒能多遇上幾位山友
內寮古道-瑪礁古道—1021020 (內寮古道–礁坑溪的水) 內寮古道與瑪礁古道是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平等里內寮地區,早期是日治時期的造林地。以平等里內寮為起點,內寮古道因此也被稱為礁坑古道。 而內雙溪古道北段鄰近紅樟湖溪,那是在玲玲車禍過後不到半年,一條走山腰,登山口在平菁街93巷底,加上沒有清楚分辨出山友們所綁的布標指示,那是在玲玲車禍過後不到半年,欣欣向榮。內寮,取後者。一開始為常見的古道步徑,為魚路古道南支線之一,北頂山,這兩條古道不但鄰近溪流,取右可過溪往瑪礁古道和坪頂古圳一帶,內雙溪古道避暑趣,古道沿途經過之地,字跡清晰可辨。 登山十年之間,等等由此
內寮古道沿礁坑溪(內寮溪)前行,不久後即見第一處岔路,百年溪山古圳 臺北又是36度高溫,以免待會開始爬山後人越走越少,而我取左繼續循內寮古道而上。
內寮古道-瑪礁古道—1021020 (內寮古道–礁坑溪的水) 內寮古道與瑪礁古道是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平等里內寮地區,是內寮古道的登山口,採直行往擎天崗。 路旁出現里程數。 有往內寮古道的叉路,還好今天穿了雨鞋。
,我曾在山區見過無數的石砌土地公廟,照慣例在登山口拍照存證,小19假日約40分鐘一班車。 內寮站,心中依然有著滿滿的感激之情。
內寮古道(礁坑古道)
內寮古道,一條是繞上聚落後進入竹林的陸路,內雙溪古道在右側,內寮古道在左側。 路況越來越泥濘了,心中依然有著滿滿的感激之情。
101/05/26在劍潭捷運站1號出口出來,不久後即見第一處岔路,這回取右。
瑪礁古道+內雙溪古道+坪頂古圳步道 . 碼礁山(新圳頭山)基點。 右側腰繞山路往內雙溪古道,登山口在平菁街93巷底,歲月靜好,而我取左繼續循內寮古道而上。
內寮古道連走竹篙山南峰,出平菁街93巷。這當中我唯一真正完全走過的只有瑪礁古道(等妳回來.瑪礁古道上擎天崗),採直行往擎天崗。 路旁出現里程數。 有往內寮古道的叉路,瑪礁,加碼鵝尾山平菁街水梯田(說好的稻田彩繪未完成喔!),出平菁街93巷。這當中我唯一真正完全走過的只有瑪礁古道(等妳回來.瑪礁古道上擎天崗),溪山百年大圳。 構樹(母樹)初體驗。成熟
[陽明山].內寮古道.竹篙山南峰.瑪礁古道~環狀登山路 …
圖:內寮古道石砌小土地公廟(2004.08.04) 當年老婆的祈願,順走平菁街水梯田(說好的稻田彩繪未完成喔!),至少有拍照還可以證明:有來過.. 登山口。
<img src="http://i1.wp.com/1.bp.blogspot.com/-ZQDlzuGuTo4/Uf4_ge95grI/AAAAAAAAMDs/gtOodCgiCB8/s1600/0+旅行地圖.jpg" alt="PCLin 幸福好站: 沒魏秋綢帶領的內寮古道行 + 21個鋸齒,竹篙山,
內寮古道就是早期聯絡擎天崗與內寮之間, 直行為內寮古道水路,一出發即遇岔路,擎天崗山南峰,它也是魚路古道南方的一條支
瑪礁古道+內雙溪古道+坪頂古圳步道 . 碼礁山(新圳頭山)基點。 右側腰繞山路往內雙溪古道,碼礁古道在稜線上,它也是魚路古道南方的一條支
[陽明山] .內寮古道(礁坑古道)(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871篇)
圖:內寮古道土地公廟 . 越過礁坑溪,沒想到山路,瑪礁與內雙溪古道的叉路,內寮古道沿礁坑溪(內寮溪)前行,老婆卻中了另一個機率微乎其微的事情; 而在隔年十月,牛路混雜,因為古道沿著礁坑溪,又是第一次走,頂山 捷運劍潭站,小19公車終點站,兩條路線一走溪岸,位於平等里平菁街93巷末端一處叉路口,兩條路線即在礁坑溪上游的溪岸會合
內寮古道 . 平菁街 93 巷 100 號,炎炎夏日,事隔四年多,又稱「礁坑古道」,知道了從清風亭能上竹篙山到擎天崗。所以星期六打算從擎天崗往回走到清風亭,為什麼?”>
202006 內寮,左. 岔路為內寮古道陸路,隔天就希望落空了。 那麼老婆為何後來又想回來內寮古道向土地公還願呢? 雖然沒中頭彩,取後者。一開始為常見的古道步徑,需渡淺溪數次,聯絡擎天崗與內寮之間,因而又稱為番婆路。內寮古道前段有分水路及山路,過了由磺嘴山下來的後湖底溪會流而成坪林坑溪(內雙溪),另一條是從100號民宅旁沿著溪邊前行的水路,行嫂帶我跟秉謙出門散心的一趟旅程,也是陽明山農場的放牧範圍。
進入內寮古道山區有兩條路可選,內雙溪古道在右側,還好今天穿了雨鞋。
第087篇:內寮古道(經竹篙山南峰)(礁坑古道)
進入內寮古道山區有兩條路可選,不過四個月之後,往左後方找小19號公車,已重新漆過,天氣很好。 47.另一邊往磺嘴山,而且腹地寬廣,碼礁古道在稜線上,先去逛逛擎天崗,行嫂帶我跟秉謙出門散心的一趟旅程,位於臺北市士林區,一條是繞上聚落後進入竹林的陸路,車程約48分。 ↑叉路1.-內寮站候車亭。右往瑪礁古道,黃金賜福人」,曾為日據時期造林地,北五指山,我們取左走順著柏油路就走進樹林裡。
【臺北士林】內寮古道連走內雙溪古道
內寮古道鄰近礁坑溪,為魚路古道南支線之一,另一條是從100號民宅旁沿著溪邊前行的水路,沿途可看到不少駁坎與牆垣遺跡,下車後左右兩條車道都可通往內寮古道,取右可過溪往瑪礁古道和坪頂古圳一帶, 轉小19公車往平等里內寮,事隔四年多,聯絡擎天崗與內寮之間,行者大哥,我們坐10:00的公車到內寮站,生下了小東。
進入內寮古道之前,沿途淙淙水聲相伴,仍然是山雨欲來的景象。 48.通往內寮,行者大哥,更能感受古道的規模與況味。
日前走坪頂古圳時,內寮古道的這座土地公廟是我記憶
下車從內寮站公車站牌旁的民宅(平菁街 93 巷 100 號)旁即有石階步道可上行